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虽已落幕,但开、闭幕式上的精彩表演,惊艳了全世界,仍然让人回味无穷。惊艳,成就经典。惊艳的背后,是默默地付出。
武汉体育中心承担了军运会主场馆保障的重任,对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,繁杂琐碎又需要耐心细致,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。今天,我们揭秘军运会开、闭幕式举办地武汉体育中心综合改造的幕后故事。
夜幕下的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、体育馆
跟时间赛跑,啃下场馆改造“硬骨头”
武汉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和体育馆承担军运会开、闭幕式的重任,还是国家领导人重要的接待场所,必须高标准进行改造,不仅要满足开、闭幕式及赛事功能需求,还要兼顾赛后场馆高质量营运。
早在2016年,武汉体育中心分管领导就带队分赴南京奥体、北京鸟巢、天津奥体等承办过国际大赛的场馆考察取经,学习体育场馆改造经验。场馆在设计时对标学习杭州G20、厦门“金砖峰会”、青岛“上合峰会”,结合体育中心的场馆实际情况,耗时半年拟订“一场两馆一中心”策划方案,获得国家和省市领导的认可和赞誉。
主体育场迎客区
“一场”,指的是武汉体育中心主体育场,是此次改造中的重中之重。
在主体育场的改造和精装修中,按省市区领导的指示,精装修以体现世界眼光、中国特色、长江文明、楚汉风韵为目标进行设计。“我们做精装修方案,不放过一个细节,经过了几十次修改。”场馆建设负责人介绍,在施工中更是精益求精,发现局部石材裂缝,就反复雕琢打磨,不留一点瑕疵,空调出风口的设计都要与整体风格融合这样的“小问题”,我们都与设计单位一道反复论证。
据介绍,为确保主体育场贵宾区的环境质量,武汉体育中心改造团队与设计方远赴广西云浮、深圳环球和福建水头等石材产地,一天驱车1000多公里进行考察,现场甄选石材,封样留存,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在石材加工场坚守,确保出货的每一块石材都符合封样标准,满足设计要求,高于环保规定指标。
湖北艺术界泰斗周韶华先生在体育场观察浮雕艺术品
“5+2”“白+黑”的工作模式,在武汉体育中心的改造中是常态。大家跟时间赛跑,都恨不得一天掰作两天用。为抢工期,2019年的春节仍然坚持施工,“除夕那天,分管领导到施工现场和工友一起吃年饭。”
保障开闭幕式表演,每天都是“日夜颠倒”
体育中心场馆建设团队在完成了“一场两馆一中心”建设任务后,就地整编“换挡”——全部转化为开闭幕式主场馆运行保障团队。他们紧紧围绕导演团队的剧本,负责礼宾楼功能运行、威亚、火炬塔、强电弱电、供气供水、环卫保洁等的组织、协调工作。
六月底、七月初,体育中心进入“战备状态”。每天按照导演组的要求进行大量的排练工作,为了保密,下午6点着手准备,凌晨二三点钟排练,点火、灯光、水幕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测试,然后再和导演组碰头,逐一检讨问题、提出解决方案,会开到早上7点是常态,大家几乎每天都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。
10月18日晚,军运会开幕式在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。
开幕式上,最后一棒火炬手刘玉栋走到火炬塔下,向全场观众挥手致意,并点燃“水柱”,圣火沿着象征“一带一路”的塔体向上飞腾,在“五大洲”形状的火炬塔塔顶熊熊燃烧。这是军运会开幕式上激动人心的一幕,也成为开幕式的经典画面。
从火炬手点火,到火炬塔顶出现“五大洲”地图,最开始需要40多秒,后来缩短到20多秒、10多秒,直到最后只需要8秒。为了达到导演组的高要求,有的工作人员驻守在火炬塔。
军运会火炬塔
“开幕式上,观众们为精彩的表演欢呼时,我们在场馆里反复检视;开幕式结束,我们就立即开始为第二天就要举行的排球比赛做准备;运动员完成比赛后,我们又要为闭幕式做准备……”谈到为开、闭幕式所付出的努力,大家十分感慨,”为了保障开、闭幕式和比赛之间实现无缝切换,我们反复演练,每天都在争分夺秒。仅仅是在接待区工作的同事,每天就要走二万步以上,其他工程技术人员每天都在场馆‘飞奔’,每天平均要走三万步。”
作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闭幕式主会场,武汉体育中心承担了主媒体中心建设和主场馆升级改造等大量重任,成为军运会竞赛项目最全、场馆设施最多、关注程度最高的区域。武汉体育中心人以高度的使命感、责任感,凝心聚力,按照“细致、精致、极致、卓越”的标准,形成一套完整服务的体系,来保障所有的环节、所有的系统都正常运行,确保了各项工作万无一失。
军运会结束后,武汉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将挂牌“沌口国际会议中心”,成为集国际会议、会务及餐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体,对全市开放。主媒体中心则将改造成溜冰场,并开展射箭、击剑等全民健身休闲运动项目。
10月27日晚,军运会闭幕式在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。
文/林广涛 陈海礁 图/林广涛 李葳